早期起源和初步應用(19世紀 - 20世紀初)
- 19世紀下半葉:工程師開始使用鋼材制造網格狀的承插式鋼板,最初是為鐵路和地鐵的車站提供軌道掩蓋等用途。
- 20世紀初期:鋼格板開始應用在水利工程、通風管道和橋梁建設中,并且也開始出現在建筑立面上,用于增加建筑物的穩定性和視覺效果。
發展和拓展階段(20世紀中期 - 后期)
- 1986年,澳大利亞在中國的工業領域中不斷拓展,在工業設備平臺、樓梯踏步、鋼結構平臺、各類溝蓋板等場景中被廣泛使用。
- 生產標準逐漸形成和完善,不同國家都有了自己的相關標準,如中國的yb/t4001.1 - 2007標準 。
- 生產方式多樣化,有全自動電動電腦機器壓焊(可得到焊點牢固、穩定性和強度極高的高質量鋼格板)和手工制作(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焊接不牢固等)。
- 材質上也有一定的發展,除了碳鋼,不銹鋼材質等也被應用于不同的場景中以滿足耐腐蝕等特殊需求。
現代持續進步(21世紀以來)
- 技術創新:在材料研發、生產工藝上不斷改進創新,例如在表面處理工藝上,熱鍍鋅等技術不斷成熟,讓鋼格板的防銹、防腐性能更好。
- 智能化制造趨勢:部分企業開始引入自動化生產設備和智能化管理系統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 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展:
- 在石油化工、市政工程、港口工程、機械產業、電廠水廠、鋼鐵產業、制造業、食品加工業等眾多行業廣泛應用。
- 在一些新興產業也嶄露頭角,如在光伏電站建設中出現了光伏鋼格板。
- 產品不斷升級和差異化:為適應不同場景和市場競爭,開發出如輕型鋼格板、重型鋼格板、防火鋼格板、節能環保鋼格板等多種類